东布洲->科普
1
“尿素干部”
2
起跑线上的奇迹
3
突出“三个聚焦”,持续深化政治巡察
4
求糊涂心境
5
智商·情商
6
“巧思妙解”玩数学 模拟试卷下载
7
厚道立德
8
阅读意甲
9
第12届“意甲买球网”杯小学生巧思妙解玩...
10
2020年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出炉
1
“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探测任务
2
四川阿坝:两对大熊猫双胞胎满月 毛茸茸十...
3
加拿大,放人!
4
菅义伟盘算落空 日本或11月大选
5
注意!销售口罩没有明码标价需担责
6
江苏高温“熄火” 暴雨中迎凉爽“末伏”
7
百米唐卡长卷再现泉州宋元盛景
8
重庆“洋女婿”写下“中国日记”:文字架起...
9
健康在线丨体检发现胆结石该咋办?先从认识...
10
“脑短路”是一种心理现象
1
深夜严查,一人跳海逃逸,结果……
2
心动了!为这对意甲夫妻…
3
采样点离禄口机场仅3公里,驰援南京的意甲...
4
务农回来,爷爷给孙女带了一把野果,网友:...
5
@意甲人 坚持住,不松懈!
6
反诈宣传,意甲在行动
7
团团邀你来打卡意甲区“忆峥嵘”青年学习社...
8
这张“抗疫合照”背后的故事,让人心疼!
9
老兵丨我两次通过天安门:一次天上 一次地...
10
隐秘而伟大,这才是真正的“卧底”!
仰望星空 青海冷湖可比肩国际最佳天文台址
“这一发现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也为国际光学天文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资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强调。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9
开发海洋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减税降费、鼓励创新、金融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带动我国海洋经济全面复苏。特别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蓝色途径”。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8
太阳活动区浮现过程物理本质进一步揭示
太阳活动区主要由强磁场组成,蕴含了巨大的磁场能量,也是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暗条爆发的主要发生区域。众所周知,这些活动区中的磁场基本都是从光球底部浮现出来的,新浮现的磁场携带着各种光球底部的信息。深入对其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活动区形成和磁...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7
藏羚羊濒危程度“降级” 我国保护等级未降
近日,有媒体报道,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我国藏羚羊数量已增至约30万只,保护级别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7
为什么手机的摄像头越来越多?
当下各大手机厂商都开始采用多摄像头的设计,有些手机的摄像头已经多达5、6个。为什么拍摄一张照片需要这么多摄像头?看似相同的摄像头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呢?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6
为什么蚊子总咬你?
夏天蚊虫多,在草木茂盛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蚊子咬。 但你知道为什么蚊子总咬你吗?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3
科学家实现用量子系统 得到黎曼函数前80个零点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离子阱系统寻找黎曼函数零点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2
我科学家展示实现拓扑量子计算新方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韩永建、许金时等人与合作者研究发现:仲费米子零模编织过程对局域噪声免疫,并且保持量子互文资源守恒,因此有望通过编织操作和魔术态萃取等手段进行普适、容错的量子计算。该成果8月9日以研究长文...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1
延长女性生育寿命的新基因找到
虽然人类预期寿命在过去150年里显著增加,但大多数女性的自然绝经年龄一直保持在50岁左右。女性与生俱来的所有卵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一旦大部分卵子消失,更年期就会发生,然而实际自然生育能力下降的时间要比更年期早得多。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10
新型石墨烯重防腐涂料 将跨海桥钢梁防护寿命延至30年
基于传统涂层材料和涂装体系,即使采用国外知名涂料公司的材料或通过增加涂膜厚度的方法,已建成的钢结构桥梁,最高设计防护寿命一般也不超过25年。而即将合龙的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采用了自主创新的“石墨烯重防腐涂装体系”,将实现30年超长防腐寿...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09
我科学家揭示RNA分子伴侣机制参与细胞活动
细胞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生成并加工核糖体RNA,进而组装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核糖体RNA的“产生和加工过程”混乱会引起核仁应激,破坏其结构与功能,导致核糖体出现蛋白质翻译的异常。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09
新技术可用甲醇为电动汽车发电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乌拉尔动力学研究所研发出用甲醇给电动汽车发动机提供能量的技术。该技术还适用于能源和冶金工业。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氢能杂志》上。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02
万建民:发展生物育种,保障粮食安全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于27日在京举办。在年会开幕式上,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做视频报告。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8-02
第四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京举办
28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第四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推动开放科学:共享•共赢•可持续”为主题,由中国科协举办,围绕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科研、开放评价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30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京开幕
27日,由中国科协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议主题为“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共筑新发展格局”。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30
“冰丝带”曲面玻璃幕墙与柔性屋面建造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国家速滑馆现场,审阅相关文件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国家速滑馆创新性地选择大跨索网屋面结构和复杂曲面幕墙体系,在绿色建筑节材节能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28
世界屋脊探秘--气壮山河
青藏高原是今天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其独特的地气交换过程,云降水物理过程,及对流层、平流层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对天气气候演变产生巨大作用。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27
机器学习可预测日冕全日面软X射线辐射分布
日冕作为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十分稀薄的、温度高达百万摄氏度甚至千万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组成。日冕中的自由电子被附近离子的电场散射,通过自由—自由跃起损失动能并辐射光子。这一物理过程是日冕极紫外波段和软X射线波段辐射的主要来源。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23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
7月20日,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22
专家解释为何巧克力能缓解压力
俄罗斯专家认为,依靠脂肪酸对身体的作用,天然巧克力的确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心情并缓解压力,包括吃甜食的过程——味道和包装的沙沙声也有很大的作用。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22
国内首档能源转型升级节目《问矿中国》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全球性问题,为实现中国矿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更好地推动中国矿产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19
“航天员医生”石宏志:必须将风险降低到零
自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至今,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生活近一个月。地面上最牵挂他们的除了亲人,还有一群“航天员医生”,石宏志就是其中之一。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16
量子处理器纠错能力实现指数增长
英国《自然》杂志14日发表一项量子计算最新成果:谷歌人工智能设计的量子处理器“悬铃木”实现了错误抑制的指数增长,该实验演示为可扩展容错量子计算机的开发铺平了道路。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16
可降解蚕丝螺钉 开启人体内固定新时代
可降解蚕丝螺钉能够利用其在人体环境中发生酶解的特性,实现人体功能修复的同时逐渐降解,并最终不在体内残留,进而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麻烦。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15
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起航
据悉,本次考察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在北极公海区域采取走航观测、断面调查、卫星遥感等方式,开展海洋、海冰、大气以及微塑料、海洋酸化等监测,获取北极海洋水文、气象、生物等数据资料。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15
碳中和离我们有多远
极寒天气、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在全球范围内轮番上演,带来严重威胁。今年3月中旬,受蒙古气旋和大风持续影响,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天气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及多个东亚国家,扬沙和浮尘导致多地PM10“爆表”。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14
俄开发出聚丙烯制品着色新方法
聚丙烯是一种轻便、耐用、防水且化学稳定性很好的材料,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如一次性容器、储物罐等。聚丙烯容器可以保存有毒化学物质,且完全不吸水。聚丙烯纺织品具有芯吸效应,可为皮肤创造舒适的微环境。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14
大脑中确认有一群“接线员”
我们的大脑存在“接线员”?据《细胞》杂志6日报道,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博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表明,大脑抑制和兴奋之间的这种微妙平衡部分,是由高度特化的小胶质细胞亚群——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维持的。这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第一...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9
新研究称拔智齿会长期改善味觉
总体研究结果表明,拔掉智齿的患者对所有口味的感知度优于未拔智齿的人,并且女性的表现优于男性。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9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5星
7月5日7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7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护佑航天员出舱
此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穿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7
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成立
29日,由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和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建设的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在京成立。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杨楠共同为中心揭牌。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6
超级计算机: 从零起步赢得速度、应用“双优势”
高性能超级计算机,是世界发达国家争抢的重要“制高点”,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支持作用。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6
世界单机容量最大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经过试运行测试,14号机组导轴承摆度0.10毫米以内,优于精品标准;定子铁心振动值、导轴承瓦温、推力轴承瓦温等关键指标同样优于精品标准。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5
新研究称喝咖啡有助保护肝脏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喝咖啡的人患慢性肝病的风险较低,而且,咖啡的种类无关紧要,因为含咖啡因的咖啡和脱咖啡因的咖啡具有同样的好处。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7-05
第三十四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在南京召开
来自国内外电动车领域的2000多位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各界代表,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成果、未来走势、创新实践和产业政策。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8
复兴号开进西藏 拉萨至林芝3小时29分可达
拉林铁路起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到达林芝市区,全长435.4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8
国内首条采用 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开通
移动闭塞采用智能技术控制同一条铁路上多列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实现重载列车安全追踪运行以及在雨雪天气、复杂线路等情况下的自适应控制,从而防止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信号控制系统。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5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又出新了
“新复兴号型号共两款,分别为CR400AF和CR400BF,车体外观分别采用‘瑞龙智行’和‘龙凤呈祥’方案,列车编组分为8辆标准编组和17辆超长编组,列车定员分别为578人、1285人,适应不同线路的运力需求。”国铁集团机辆部副主任吴国栋说...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5
我科学家发现治疗肝癌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
肝癌在全球肿瘤患者死亡率中居第四位,在中国肿瘤患者死亡率中居第二。目前一线用药的半数生存期仅一年左右,药物价格昂贵且有较多副作用,因此寻找新型的安全有效药物治疗肝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3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首个超10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
中国石油20日宣布,经过两年多集中攻坚,其旗下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石油勘探获重大突破,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油整装大油田,成为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3
科技馆里看“天和”
6月17日,3位宇航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天和核心舱自4月29日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实现交会对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1
2021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苏举行
为推动我国行星科学和行星探测领域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方向发展,19日,由中国地理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办的2021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苏州吴中举行。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21
神舟再出发 智能技术为航天员保驾护航
6月17日9时22分,我国为空间站项目研制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航,向着太空进发,将我国航天员送入中国人在太空中的“新家”。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18
全球超半数河流每年至少断流一天
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的一项环境学报告中,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创建可表达长达2330万公里的全球河流的数据模型,并由此发现:全球超半数的河流每年至少断流一天。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断流现象比之前认为的更常见,或有必要因此改变河流管理策略。
阅读全文 >>
发表于:2021-06-18
XML 地图
|
TXT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