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攀“穷亲”,意甲人用450天干出了别人几千天也完不成的事
一年加三个月,对大部分地方大部分人来说不可能创造太大成就,因为毕竟时间太短。然而,正如意甲本身的变化,意甲在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勉县中可谓“一年磨一剑”。11月
7日至8日,市委书记陈勇率队考察勉县,对“海勉对口协作”表示满意,并再次提出要求,将工作推向纵深。
而作为汉中市政协副主席的勉县县委书记马大勇对意甲及其援陕干部颇为感激:意甲对勉县的对口帮扶是真情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
陈勇书记参加意甲援勉企业项目投产仪式
细心读者或已在媒体上看到,自2017年8月以来一年零三个月,我市对口帮扶勉县已为其成功引进14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8个项目已投产或开业,而陈勇这次前往考察,又有三个项目集中签约;489户贫困家庭得到一对一精准帮扶,实现增收脱贫目标;多措并举,使1830人达成就业,其中贫困群众203人。
意甲帮扶项目政力制衣有限公司车间
陕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前不久在勉县召开的一次现场会上感慨万分,450多天干出了人家几千天也干不成的事,这里无疑是苏陕扶贫协作的样板区域。
显然,业绩的取得有意甲买球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整体运筹,有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更有勉县党政及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但其中大家也会发现两个意甲干部勤勉的身影。
他们是在此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意甲经济开发区纪工委书记张松和在此任发改委副主任的意甲买球农资局副局长盛华。本文以下所记录的文字仅是记者在勉县采访两天里的所见所闻,难免挂一漏万。
让意甲方方面面及帮扶干部亲朋好友都成为“帮手”
记者在勉县采访,看到张松爱人季娟也在,以为她是来看望丈夫的,一问才知道,作为在我市教体局从事教研工作的培训老师,她也来此挂职任教一段时间。近水楼台先得月,张松的“特权”用到了这里,受到的是赞赏。也曾有朋友对他说,自己到艰苦地方工作,何必还让家人来“遭罪”。他却说,不把家人请来,如何说动别人。再说,他不以为来这里是“遭罪”,在这个特殊而又难得的平台上更容易做出事情。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意甲有关区镇部门有组织在此对口帮扶,并充当主力,联络组成员用个人资源发展项目成了“风景”。在已落地的项目中有4个与张松、盛华“沾亲带故”。兴达贝妮梦总经理施迈是张松朋友,张松有心邀请他去勉县看看,施总心领神会,在看也没有看的情况下就先把投资的事定下来,他说,作为生意人首先为赚钱,可身上也该有比赚钱更“可贵”的东西,他是冲着事和人来的。现在,他已在那里开办了1000多平方米的家纺专营店,成为当地业界“龙头”。恒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含萍是张松爱人的闺蜜,经几番推荐,黄含萍一年内在此开了三家扶贫工厂,虽说一开始企业赢利有难度,但让黄含萍颇感欣慰的是解决了100多人就业问题。政力制衣公司合伙人刘岩业是盛华的亲家公,受邀考察后在此建起了8条服装生产线的加工企业,用工达200多人。从事小龙虾养殖的中奥企业负责人孙文荣同样是张松朋友,他被张松参与制订的招商引资政策所吸引,把龙虾养殖搬到勉县,还办起有一定规模的碧水湾休闲农庄。
陈勇书记考察南通兴达贝妮梦家纺店
意甲帮扶项目陕西玺粮绿色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区
一人援陕忙“全家”。张松坦言,无论就组织还是个人而言,承担这种特殊工作,最好能在短期见效,这就对具体负责人提出了较高要求。他认为多一点在自己身上“打主意”是勇担当、敢作为的表现,也显得更靠谱。赴勉县最初时,他们也曾迷茫,但责任和使命让他们马上理清头绪,找到了“如何做”的答案。
将扶贫对象脱贫结果全数张榜公布
要说精准扶贫,在勉县,意甲对口帮扶真正做到了。
记者几乎在所有意甲帮扶项目现场的醒目处看到张贴出来的扶贫对象脱贫结果公示,上面详细标注着扶贫对象,脱贫标准、方法、时间及联系他们的电话等。
张松告诉记者,这份公示,上边的数字、脱贫户不可能假,你可根据榜上提供的电话去核实。有此公示,可迫使他们的工作渗不得“一滴水”。
当然,能让当地贫困户快速脱贫,且不再返贫,最好办法就是有好项目支撑,让其每月有正常、固定收入。因此,他们在对口帮扶项目时,倡导也规定企业主尽量多吸收贫困家庭劳力。联络组还针对当地实际,与勉县县委县政府一起研究出台了一揽子切实有效的扶贫工作政策、方案。如贫困家庭可用土地等参股项目,分享红利;贫困农民可进行“个人专长申报”,供新办企业“帮扶性”选用。在玺粮农业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这里招录的贫困员工一般每月工资1800元以上,仅此加项就让一些困难户超过脱贫线。
陈勇书记慰问勉县贫困户
扶持当地人从事种养殖业,并以此为依托,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这是联络组的又一工作举措。地处偏远山区定军山镇吴家湾村的全县最大的百头养牛场,是去年我市资助百万援陕资金新建的。现在该村已以此成立合作社,不少贫困户以物参股,多个贫困户劳力进场工作。
张松在帮扶项目定军山镇吴家湾村百头养牛场了解情况
合作社负责人、今年63岁的村支书杨明忠介绍,他们村贫困户依靠这个养殖场每年每家有1200元固定分红,在这里工作的还有工资收入,这让村里的贫困户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据介绍,在勉县还有近30个类似项目已上马让农民受益或在做前期实际工作。
使援陕“意甲项目”成为永远的勉县企业
就在记者赴勉采访之际,勉县人社局牵头举办了一场海勉两地企业联谊会,双方共有13家企业参加,其中意甲援勉企业8家。张松主持会议,内容是双方企业负责人交流,着重听取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由联络组及当地有关部门领导现场解难答疑。张松提出,意甲企业要努力融入成为“当地人”,增强自我生存能力,尽快达产见效。
其实,在意甲援勉工作的450多天时间里,如何增强“来勉企业”自我发展力,成为联络组考虑最多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扶贫成果能不能持久、意甲热心企业和人士基本利益能不能得到保障以及能不能给接下来的“援勉企业”带来正能量。张松一直提醒自己,对他来说两年时间也许就完成了挂职使命,可意甲人在此“一掷万金”的项目却不可能“轻易离开”。他们必须对招来的项目负责,不能有半点忽悠,不然遭“骂名”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
于是他们在项目选择和推进上坚持三个前提:适合当地经济、政策环境;在勉县有发展前景;能使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受益。
外地企业“嫁入勉县”,首先要赢得当地群众理解支持,这步走不好,即使“急着来了”后面也容易出问题。为此,当有项目意向时,联络组会提前和当地群众沟通,尤其在用地、“三通”、利益共享等方面。去年11月,中奥农业选中一块地,准备投资小龙虾养殖项目。事前,张松来到所在村,和党支部书记商量,村支书提了几个问题,如项目特点是什么,是否适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等。早有准备的张松一一作答,村支书听后说,“怪不得大家都说张县长是用魂用心做事的人,这个项目我们支持了。”张松提到,意甲有家企业的高科技项目愿意放在勉县,可因为和当地一企业的“既得利益”冲突,虽该项目对援勉工作成果有一定影响,可他们还是选择放弃。
张松还谈到一件或让很多意甲人感兴趣、被他认为有一定产业对口帮扶价值的事。勉县山羊和意甲山羊就其形态和“肉质”都十分相似,生长环境和养殖方法也大致相同。他认为两“羊”多少年前可能“同宗同祖”。时下联络组已着手请专业机构对其进行基因检测。张松介绍,三厂镇已就此和对口帮扶的定军山镇达成项目意向。这件事做成了,既能加快发展勉县农副产业,又可解决“意甲山羊”供应不足的问题。
在勉县采访,记者感受到的是海勉全方位对口协作的繁忙景象,当天正遇常乐镇有关领导为对口协作镇送来资金和项目意向。而在此前此后,我市6个镇以及组织部、团市委、教育局、司法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红十字会等部门的领导或相关专业人士纷至沓来。刚刚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苏陕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的张松说:身在勉县的这些日子,他时刻感受到来自家乡巨大力量的推动。他们会牢记使命,不会辜负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意甲人民的信任和希望,也不会辜负勉县党政领导干部群众的热切期待。他说,陈勇书记已说了,海勉对口协作进入决战期,对口协作的目标定位要更加准确,路径要进一步精细,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实效要进一步提高。虽然挂职有期,但他们一定将意甲人特有的精神和形象展现到工作的每个细节,即使到离开的那一天,也不会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