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航天员解答海南中学学生提问
本报讯 (记者彭炜峰 通讯员周雪镛)“那一刻,在陈全叔叔的回答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航天科技水平的发达。”昨日,海南中学初二(6)班的学生沈柳彤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仍然难掩激动的心情,“真的太意外了,没想到我的提问会被选中。”
据了解,去年底,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与北京飞行者航空航天科普促进中心、北京国盛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研究院共同创办的“科普中国飞天梦大课堂”在全国中小学中掀起一股热潮。这项活动旨在为全国青少年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帮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各领域专家,学习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活动通过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征集与“飞天梦”相关的问题,择优采纳,并邀请我国航天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知名专家进行详细解答。
就在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凯旋之际,海南中学收到江苏省科协通知,该校沈柳彤同学在“科普中国飞天梦大课堂”活动中向航天员提出的“真空环境下,航天员如何交流”的问题被组委会采用,得到了国家首批航天员陈全的详细解答,成为“科普中国飞天梦大课堂”第19集的主要内容,并被收录在中国科协官方网站“科普中国”上。目前,南通市中小学生所提问题被“科普中国飞天梦大课堂”组委会采用的仅2例,而沈柳彤就是其中一名幸运儿。她笑着告诉记者:“我们的班名就叫‘飞天班’,和这个活动太契合了。航天科技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这次有了这样一个向航天科学家提问的机会,同学们都格外兴奋,一到课间就热烈讨论。有时候为了提一个高质量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
这几天,沈柳彤将自己提问的这一集视频看了10多遍,而“飞天班”其余42名同学得知消息后也都为她感到高兴。在这期视频中,我国一级航天员陈全结合自身经历,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解答了真空环境下,航天员如何交流的问题,还介绍了我国航天通信领域的卓越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当记者问沈柳彤这个问题是怎么想到的时,她回答说:“这个问题来自日常学习中。那段时间物理老师正好讲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我想到太空是真空环境,就很好奇航天员是怎样交流的。”
走近沈柳彤的教室,记者看到门口张贴了一块显眼的“飞天班”牌子,教室里,航天器、火箭等贴画被同学们精心布置在墙上。另外,在教室的课外书橱中,记者还发现了许多关于科学、航空航天类的书籍杂志。说起“飞天班”这个名字的由来,班主任朱爱平说:“从初一开始,我们就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建立班级愿景和班级图腾时,孩子们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得到灵感,一起手绘了飞天形象的班徽,确立了‘飞天班’这个班名。”
海南中学是一所传统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注重科学创新、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海南中学校长陈瑜在采访中说道:“在航天科学家飞天精神的感召下,‘飞天班’的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科技社团活动,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希望包括沈柳彤在内的所有同学,一直保持对科学的热情,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