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矛盾论 解决“不平衡”
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中讲过:“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他还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主席强调:“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发展,为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矛盾是运动变化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特点和主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我们党正确分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全局,制定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地结束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依然在于生产力,在于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目前,我国人民的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已基本满足,人民已开始转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不平衡不充分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不平衡不充分两者中间,解决不平衡是首要任务。当前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地区内发展不平衡;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地区之间、地区之内、行业之间、同一行业内等收入差距较大等。
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最根本的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要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确保充分就业,让劳动者有其业,通过劳动不断增加收入,积累物质财富,向着美好生活不断迈进。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养,积累精神财富,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是继续提高医药费报销比例,防止因病致贫的发生,进一步发展医疗事业,提高医疗水平,实行全国联网结算医药费,让全体人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使病人减少痛苦。四是改革分配制度,不断降低基尼系数,防止资产过度向少数人集中。大力提倡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五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引导富豪投身慈善事业,帮助弱势人群共同享受发展红利。六是给老年人免费乘坐交通工具,提高儿童免费乘坐交通工具的身高,使长者、幼者充分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包。据笔者观察,老人、儿童出门旅游,一般都要亲友、家长陪同,这对充分利用国家的交通资源,提高客座率,加快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同时还能带来住宿、餐饮、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升消费水平,逐步使我国走上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毛主席说:“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的方面和矛盾非主要的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及矛盾双方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情况,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运用矛盾学说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