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立德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人们崇敬、践行美德,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追求崇高价值的画卷。
孔子在其所处的时代,周游列国,力推礼仁,虽然未获成功,但意义深远。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不断诞生,传播礼仁,促进和谐。
《韶山毛氏家训家戒》有“十则”: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相邻、教训子孙、矜怜孤寡、婚姻随宜、奋志芸窗、勤劳本业;“十戒”:一戒游荡、二戒赌博、三戒争讼、四戒攘窃、五戒符法、六戒酗酒、七戒为胥隶、八戒为僧道、九戒谋风水、十戒占产业。在当时有着洁身自好、本分敬业的意义。这本毛氏家人对理想、伦理、道德、行为及人生价值追求的族谱,对毛泽东主席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主席将学到的新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道德实践引向更广泛的领域,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身体力行,成为一代伟人。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相互敬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举世瞩目。1955年,意大利文化代表团来华访问交流,为中国人民的友好、文明、礼让、纯朴、真诚所感动。1956年,代表团团长波埃罗·卡拉曼地雷在其主办的期刊《桥》上推出一期《今日中国》特刊,由老舍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作序。随后,卡洛·卡索拉和弗兰克·福尔蒂尼两位作家分别出版了游记《中国之行》《辽阔亚洲——在中国的旅行》两本书。1966年,意大利特派记者戈费莱多·帕里塞来到中国采访,回国后写下许多篇颂扬中国人民美德的文章,并汇集成《亲爱的中国》一书。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高度重视文明道德建设。2001年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了道德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把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向一个新高度。
《纲要》指出:“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造假欺诈、不讲信用的现象久治不绝,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学以崇德。加强《纲要》学习宣传力度,做到全民皆知,人人践行。同时大力宣传学习、执行《纲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全社会营造学《纲要》、守道德的氛围。
二是俭以养德。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表现。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指示精神,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风吹向各个领域、各行各业,让每个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俭为荣”的新风尚。
三是厚道立德。厚道老实也是中华民族美德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不馋言、不媚言,真诚善待,以清纯的本色为人。忠厚老实有时可能不让人喜欢,甚至吃亏受欺。郑板桥说过:“吃亏是福”,此福也许会真的到来。
德乃为人之基、立人之本、成人之石,民族复兴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