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特殊又暖心的寄宿生活
本报记者何天宇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高三学子来说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根据相关疫情防控要求,4月4日,意甲实验学校组织全体高三学生进行封闭式学习和生活,全体老师和学生同住学校,开启了高中阶段最后的奋斗旅程。学校贴心的全方位照顾让全体高三学生和家长倍感暖心,为此,高三全体家长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以此来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日前,记者来到意甲实验学校,教室外,励志标语高高悬挂,激励学生追逐梦想;教室里,学生们埋头苦读、奋笔疾书;办公室里,老师精心备课、耐心辅导,整个校园秩序井然。
精心研制每日菜谱
“深夜食堂”暖胃更暖心
作为后勤保障阵地的食堂,每天都是热火朝天、香味四溢。上午十点半,食堂工作人员正在擦拭餐桌,对食堂环境进行消杀。为了确保疫情防控时期的就餐间隔,实验学校将每张餐桌中间用挡板相隔,每边各坐一名学生。后厨里,厨师正在烹饪美味的菜肴,今日份的午餐有红烧鸭肉、黄瓜炒蛋、清炒花菜和红烧肉丸,再配上一碗素净清爽的莴笋蛋花汤,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为了让学生在封闭式学习期间能够吃饱吃好,保证营养和体力,实验学校后勤部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研制每日菜谱。实验学校总务处主任蔡周介绍,食堂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是统一寄宿在学校里,实施封闭式管理,每天在学生就餐结束以后安排专人对食堂进行消杀。“我们每日的菜谱都是不一样的,虽然现在就餐人数比以前少了,但是花样和品种却不少,除了各式炒菜以外,我们也准备了水饺、馄饨等速食,同时每天准备新鲜的水果和牛奶,确保营养均衡。”蔡周说。
除了保证好常规的一日三餐以外,学校还特地为学生们准备了宵夜,晚上10点半晚自修结束后,学校的“深夜食堂”也正式营业,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根软糯香甜的玉米、一只外酥里嫰的炸鸡腿……让学生们一扫学习的疲惫。蔡周表示,不少走读生以往晚自习结束到家后,家长都会准备一些宵夜,现在寄宿在学校,也希望学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所以特地安排了“深夜食堂”。
贴心布置宿舍环境
“像妈妈一样”照顾每位学生
除了在吃上面下足功夫,实验学校在住宿上也做足了准备。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住宿生活,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来分配宿舍,方便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每日,宿管阿姨会在学生上课期间进行两次全面清扫和消杀,也会给“马大哈”的学生收拾床铺和衣物,让他们在结束了一天紧张、繁重的学习之后,能够回到一个舒适、温馨的宿舍放松一下。
高三(5)班的张燏婷是第一次成为住宿生,在得知要住在学校的时候,她坦言有点担心,“不知道学校宿舍干不干净,洗澡水够不够暖和,要是半夜不舒服了可怎么办?”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张燏婷喜欢上了和同学窝在宿舍里聊天,分享每日的学习心得。张燏婷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分享每天故事的时候,总会夸一夸宿管阿姨,“妈妈,我在这里住得可舒服了,阿姨也对我很好,就像妈妈你一样照顾我,每天都会问我睡得好不好,提醒我要多穿衣服,好好吃饭……”
专心上好每一堂课
当好心理疏导“知心人”
近一个月的封闭式学习,老师们也是全程住校,陪同学生最后冲刺,有的老师“狠心”放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全身心地备课上课;有的老师摔伤了腿坐着轮椅也坚持不换班不休息。学校多次组织任课老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针对每一轮的统测,分析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辅导,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这高考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能得到全面地巩固和进一步的提高。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郁森炎表示,在学校发出号召的时候,全体高三教师全员响应,第一时间安排好家中的事务,收拾行李住到了学校。
除了开展好每日的教学工作以外,学校也格外重视封校期间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每日跑操、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纾解压力、调整情绪。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封校生活,班主任主动留宿学生宿舍楼,时不时地与学生谈心交流,给予他们生活的指导和心理的疏导。
实验学校高三年级组副主任范义添表示,班主任团队会联合心理老师通过开展谈心交流、运动跑操、激情呼号等方式,缓解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成绩上出现的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想法。